首页 > 市场调研

来源:驻加拿大经商参处 类型:原创 分类:调研

2018-05-14 21:23

加拿大如何扶贫济困

一、加拿大如何定义贫困

加拿大没有统一的官方标准用以测算和界定贫困线,不同年代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标准,目前加拿大联邦层面主要以低收入临界点(Low-incomeCut-offs, LICOs)为替代标准,根据税前税后又细分为LICO-BTLICO-AT。低收入临界点的统计对象是在衣食住上的花费超过社会平均值20%以上的家庭,这些家庭1992年家庭收入和消费数据则作为测算依据。计算LICO-BT时总收入的70%用于衣食住、计算LICO-AT时总收入的63%用于衣食住的家庭所对应的收入即低收入水平线。LICO根据家庭人数和地区人口数量不同共分为35个档次。例如,2015年农村地区3口之家的LICO-AT20211加元,10-50万人口城市3口之家的LICO-AT26128加元。

除了LICO,加拿大统计局还使用低收入测算法(LIM)和一揽子商品测算法(MBM)等统计方法计算低收入水平。

二、谁是加拿大的贫困者

根据加拿大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通过上述3种测算方式统计出的全加贫困人口和占比分别为8.8%-300万人(LICO)、11.3%-390万人(MBM)、13%-450万人(LIM)。而根据OECD2016年统计,加拿大贫困人口率在31个主要发达国家中排名第20位。

从性别来看,长期以来女性的低收入率要大于男性,但这种情况自2013年后得到改变,目前加低收入人群的男女比例接近相等,但女性就业率(57%)仍然低于男性就业率(65%)且女性更多从事临时工作。

从年龄结构来看,2014年,18-64岁之间的成年人贫困比例为10%,高于18岁以下人群的8.5%65岁以上人群的3.9%

从类别来看,弱势人群的贫苦率普遍高于平均值,其中单亲家庭贫困率高达23.7%,其次是残疾人22.5%,新移民20.3%,原住民18.7%

除了收入的原因外,房屋和食品价格、医疗费用的上涨以及城市犯罪率的上升也是构成贫困的主要原因。

三、加拿大消除贫困举措

(一)现行联邦扶贫救助政策

 加联邦政府目前对各类弱势群体提供较为全面的救助扶持措施,并将有关支出列入年度预算的各个章节。以2017年度预算为例,其扶贫救助重点投入领域包括未来11年经济适用房项目(112亿加元)、未来10年家庭扶助计划(70亿加元)和未来5年原住民扶贫计划等。

 加拿大扶贫救助政策较为具体,各类受困对象界定、帮困模式、救助金额标准都有明文规定并严格执行。

1、对低收入家庭及儿童,政府按照规定给予免税待遇的同时,每个6岁前儿童还能够申请最高6400加元/年的补助,6-17岁少年儿童能申请最高5400加元/年。联邦政府还联合地方政府和机构制定困难儿童教育补助计划和反虐待儿童法规。

2、对贫苦老人,政府制定有老年人生活保障和收入补助规定,将提高养老金缴存比例由现行25%提高到33%,低收入老人每年可获得最高947加元的补助。

3、对残疾人,加强对残疾人保护的立法、司法和执法工作,保证残疾人收到公平待遇。

4、对原住民,加政府制定了全面而具体的补助计划,根据政府预算,未来5年,政府将投入近62亿加元用于改善原住民教育、医疗、住房、文化等各方面条件。

5、对无家可归者,政府正制定《联邦住房战略》,旨在缓解住房需求压力。未来两年将投入超过16亿加元建设新经济适用房项目、翻新现有经适房等。

6、对贫困大学生,政府除了对中低收入家庭学生给予2000-3000加元/年的直接补助外,还制定有详尽完善的助学贷款制度,学生毕业就业后年收入达到25000加元以上的方才开始偿还贷款。

7、对低收入从业者和失业者,政府将减免就业保险费用、降低就业保险门槛、增加休假等。2016-2017年,加政府投入1.75亿加元以加强职业培训。

(二)《消除贫困战略》

20172月,加拿大联邦就业和社会发展部就制定联邦层面消除贫困战略向公众和社会组织征求意见并在加6个地区开展消除贫困战略的取样调查工作,加同时还计划成立一个独立的公共策略研究机构为扶贫战略提供智库支持。

(三)地方扶贫救助计划

加各省地方政府为了改善社会环境、争取选民支持,大多积极致力于救助弱势群体,保护和扶持贫困人口,特别是困难儿童。目前,除了BC省,加12个省和地区都出台了各自的扶贫救助计划,其中以魁北克、纽芬兰和拉布拉多省的扶贫计划历史最久、成效最好。

魁北克于2002年发布其《消除贫困法案》,该法较为全面地定义了贫困的计算标准,提出不能仅仅看收入水平,而应将获得社会机遇等条件纳入考量范围。为消除贫困,魁省政府先后于20042010年宣布实施了两个5年脱贫计划,投资超过70亿加元用于改善贫困人口状况、提升就业能力、加强贫困儿童保护等。10年脱贫计划有效地改善了魁省贫困人口状况,贫困人口比例已有2004年的12%下降到9%以下。

纽芬兰和拉布拉多省是继魁北克后第二个宣布实施扶贫计划的省份,2006年纽芬兰宣布实施其《消除贫困行动计划》,通过改善公共服务质量、提高收入水平、加大教育投入帮助贫困和弱势人群增强脱贫能力。纽省贫困人口比例已有2004年的12%下降到不足7%,成为全加拿大贫苦人口比例最低的省份。

(四)非营利组织作用明显

 作为较为典型的福利型国家,加拿大民间非营利组织建设较为成熟,一些非营利组织能够代政府执行扶贫政策的前期调研、分析和咨询;在扶贫政策出台后能够有效监督实施情况和效果;同时也能及时向政府反映扶贫政策所没有惠及到的地区和人民的呼声,BC省作为加全国唯一没有省级扶贫计划的省份,其BC消除贫苦联合会等组织一直以来积极游说省政府尽快出台扶贫政策并建议借鉴他省经验制定和落实本省扶贫计划。加拿大作为一个以基督教为主体的移民国家,教会在社会救助、心理疏导等扶贫工作上也起到了较为积极有效的作用。加拿大同时拥有较多的慈善机构,能够合法理性地募集公众善款用于扶危济贫。非营利社会组织在扶贫工作各方面都作用明显。

四、加拿大扶贫经验

()正确的理念

加拿大政府认为,解决贫困问题首要的任务是教育,其次是就业,第三才是政府的各项资助,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加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发展教育、促进就业并在各层级的扶贫政策和预算制定上予以重点关注。

()明确的计划

扶贫政策事关社会稳定和人民福祉还要保持公共财政和社会各阶层意见的平衡加各级政府在制定扶贫政策时慎之又慎,一个扶贫计划的出台需要制定严格周密的计划对扶贫对象界定、政策底线、资金来源和流向等都有明确清晰的落实计划,从前期咨询测算到中期执行监督再到后期总结修订都做到了全面细致。

(三)社会的参与

 扶贫助困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关系社会各阶层利益,因此受关注度高。加政府充分发挥其社会组织机构健全的优势,动员社会力量较深入地参与扶贫事务,取得了很好的成效。